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5的文章

回首來時路: 為研究開路──林義娥女士圖書館經營之道

圖片
      本 次「回首來時路」系列專欄,很榮幸邀請曾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後於中國文哲研究所擔任圖書館主任的林義娥女士,分享其過去在近史所服務時,主理館務之經驗。本專欄以林女士所述之圖書館經營為主軸,同時蒐集相關材料補充考訂,以第三人稱方式撰寫、彙整成稿。內容經受訪者審閱後,方定稿刊載。紀錄上如見疏漏誤植處,敬祈讀者先進不吝指正。

英國檔案中的上海租界司法實踐與戰時救濟──China and the Modern World: Records of Shanghai and the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1836–1955

圖片
  本館新訂 Chinaand the Modern World: Records of Shanghai and the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1836–1955 ,收錄 19-20 世紀英國政府對於上海公共租界的官方檔案,其中除了駐華公使與領事的書信報告,還包含租界法院中的審判紀錄、法官筆記等過去較少見的司法裁判及案件調查報告。整體內容涵蓋司法、刑罰、社會治理到戰時僑民救助等多面向議題,特別適合關注近代法制史、上海租界史與戰爭社會史的研究者深入探索。

回首來時路:館藏數位化的舵手──劉素芬女士的圖書館領航記

圖片
本 次「回首來時路」系列專欄,很榮幸邀請近史所退休副研究員劉素芬女士分享其綜理館務經歷。本專欄以劉女士所述之圖書館經營為主軸,同時蒐集相關材料補充考訂,以第三人稱方式撰寫、彙整成稿。內容經受訪者審閱後,方定稿刊載。紀錄上如見疏漏誤植處,敬祈讀者先進不吝指正。

回首來時路:圖書館專業化開端──羅久蓉女士館務記事

圖片
  本 次「回首來時路」系列專欄,很榮幸邀請本所兼任研究員羅久蓉女士分享其綜理館務經歷。本專欄以羅女士所述之圖書館經營為主軸,同時蒐集相關材料補充考訂,以第三人稱方式撰寫、彙整成稿。內容經受訪者審閱後,方定稿刊載。紀錄上如見疏漏誤植處,敬祈讀者先進不吝指正。

2025年外交史新書快報:以「近代東亞與冷戰」為核心

圖片
為支持 2025 年本所舉辦之外交史研習營,郭廷以圖書館特別精選近期出版之外交史領域新書(中、西、日、韓文共 40 本),除讓學員能夠充分掌握外交史研究趨勢,亦推薦給關注國際關係、外交課題的研究人員與各方學人參閱。  

回首來時路: 清史資源開拓者──賴惠敏女士圖書館務耕耘誌

圖片
  本 次「回首來時路」系列專欄,很榮幸邀請本所研究員賴惠敏女士分享其綜理館務經歷。本專欄以賴女士所述之圖書館經營為主軸,同時蒐集相關材料補充考訂,以第三人稱方式撰寫、彙整成稿。內容經受訪者審閱後,方定稿刊載。紀錄上如見疏漏誤植處,敬祈讀者先進不吝指正。  

學生用AI寫論文怎麼辦?──歷史學教學現場的挑戰與對策

圖片
    近年來隨著各種 AI 工具興起, AI 成為許多人學習過程中的必備工具。不少學生將其納入作業與報告的準備流程中,「外包代寫」、「生成偽造文獻」的情形亦逐漸浮現。當這類新工具的應用趨勢與挑戰進入教育現場,促使師長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學生究竟能從中學到什麼?我們該怎麼教?」同時也讓我們得以重新審視傳統教育、研究訓練的養成過程中,未曾被細緻檢視的環節,以及新工具帶來的可能性。     歷史學作為強調史料查證、論證架構與詮釋深度的學科,在面對 AI 所帶來的標準化、模糊化與幻覺式( hallucination )生成文本時,尤其容易暴露出其侷限與風險。而史料的複雜性與研究方法的多元性,也是讓 AI 參與整理、協作的空間所在。以下從國內外教學實況與經驗著眼,揭開老師、學生在 AI 時代所面臨的問題,並嘗試提出可行的因應之道,以及圖書館能提供的支援。 [ *]

回首來時路: 謝國興先生圖書館掌舵實錄

圖片
        本 次「回首來時路」系列專欄,很榮幸邀請本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謝國興先生,分享其過去在近代史研究所服務時,擔任圖書館主任的經驗。本專欄以先生所述之圖書館經營為主軸,同時蒐集相關材料補充考訂,以第三人稱方式撰寫、彙整成稿。內容經受訪者審閱後,方定稿刊載。紀錄上如見疏漏誤植處,敬祈讀者先進不吝指正。

回首來時路:張啟雄先生圖書館改革半年紀

圖片
本 次「回首來時路」系列專欄,很榮幸邀請本所兼任研究員張啟雄先生分享其代理館務經歷。本專欄以先生所述之圖書館改革為主軸,同時蒐集相關材料補充考訂,以第三人稱方式撰寫、彙整成稿。內容經受訪者審閱後,方定稿刊載。紀錄上如見疏漏誤植處,敬祈讀者先進不吝指正。

摩登上海如何煉成?三種近代上海城市建設檔案帶您一探究竟!

圖片
  本館新訂三種上海公共租界與濬浦局檔案資料庫,收錄有關 19 至 20 世紀間租界空間治理、基礎設施與港務工程發展的原始材料。關注近代上海城市規劃、基礎建設與港務治理等課題的學者,走過路過千萬別錯過囉!

回首來時路:張瑞德先生的圖書館之緣

圖片
  本 次「回首來時路」系列專欄,很榮幸邀請本所兼任研究員張瑞德先生分享其綜理館務經歷。本專欄以先生所述之圖書館經營為主軸,同時蒐集相關材料補充考訂,以第三人稱方式撰寫、彙整成稿。內容經受訪者審閱後,方定稿刊載。紀錄上如見疏漏誤植處,敬祈讀者先進不吝指正。  

全球博碩士論文資源導航(附:近五年近代史博論精選100篇)

圖片
  本文旨在協助中國近代史領域研究者,快速定位並獲取世界各國學術機構學位論文資源管道,同時精選近年國內外有關近代史主題且已公開之博士論文 100 篇,讓您迅速掌握各國近年新生代學者對中國及東亞近代史的研究趨勢與關注熱點。

回首來時路:陳永發先生圖書館領航記憶

圖片
  今 年是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成立 70 周年的重要里程碑。作為承載著豐富學術資源與研究成果的學術機構,近史所郭廷以圖書館在過去 70 載,館藏從零開始蒐整,逐步發展為近代史領域不可或缺的典藏重鎮。為了記錄與深掘這段珍貴的歷史,郭廷以圖書館特別規劃「回首來時路」紀念專欄,透過訪問歷任圖書館主任,回顧其做為學術圖書館的領航者,在不同階段的館藏發展方針與歷程,同時探討其面臨的挑戰與突破,並展望未來圖書館在數位轉型與學術服務上的新方向。

館藏查用指南:第一次查閱《文史資料》就上手!

圖片
  作為近代中國史研究的重要史料,由中國政協出版的「文史資料」,涵藏清末至中共建國初期大量地方記憶與人物經歷,具有補史存真之價值。本文旨在梳理文史資料的歷史背景與研究價值,並提供文史資料實體及數位館藏的應用指引,歡迎各界學人到館參閱。

揭開亞洲研究的知識地圖:Oxford Research Encyclopedia of Asian History

圖片
本文將介紹本館 2025 年最新訂閱的 Oxford Research Encyclopedias of Asian History 資料庫。 ORE 為牛津大學出版社與各領域專家學者共同打造的數位學術百科全書,其中 Asian History 部分協助學人綜覽亞洲各類熱門研究主題概況、最新趨勢與相關參考資源,適合作為開拓新課題、深化既有領域以及課程設計時參考的研究工具。

免費外文學術電子書資源,解放你的書櫃空間!

圖片
  您曾為家中堆積如山的藏書而煩惱嗎?圖書館借不到的外文書還能上哪兒找?想多讀更多外文書又想省荷包嗎?如果您有以上煩惱,本文介紹的 7 種免費外文學術電子書平臺,有望緩解您的書櫃、錢包與肩膀的負擔!

館藏查用指南:第一次查閱英國Foreign Office(FO)檔案就上手!

圖片
  前面數集介紹了館藏清代相關檔案,接下來則要將目光轉向研究近代中英關係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 Foreign Office 檔案,本文將詳細介紹本館典藏之 FO 檔案的查閱方式。不論您是對 FO 檔案瞭若指掌的資深學者,抑或是正在摸索相關課題的研究生,相信都能藉此快速找到您所需的研究材料!

為弱勢女性而戰:Josephine E. Butler與惡法廢除之路

圖片
  本文將介紹本院新購資料庫──「 Women's Studies Archive 」,並以英國婦女運動領袖 Josephine E. Butler 對維多利亞時代頒布《傳染病法案》( The Contagious Diseases Acts )所進行的抗爭為例,指引學人查用本庫收錄文獻及附屬功能。 歡迎參閱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