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學生用AI寫論文怎麼辦?──歷史學教學現場的挑戰與對策

圖片
    近年來隨著各種 AI 工具興起, AI 成為許多人學習過程中的必備工具。不少學生將其納入作業與報告的準備流程中,「外包代寫」、「生成偽造文獻」的情形亦逐漸浮現。當這類新工具的應用趨勢與挑戰進入教育現場,促使師長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學生究竟能從中學到什麼?我們該怎麼教?」同時也讓我們得以重新審視傳統教育、研究訓練的養成過程中,未曾被細緻檢視的環節,以及新工具帶來的可能性。     歷史學作為強調史料查證、論證架構與詮釋深度的學科,在面對 AI 所帶來的標準化、模糊化與幻覺式( hallucination )生成文本時,尤其容易暴露出其侷限與風險。而史料的複雜性與研究方法的多元性,也是讓 AI 參與整理、協作的空間所在。以下從國內外教學實況與經驗著眼,揭開老師、學生在 AI 時代所面臨的問題,並嘗試提出可行的因應之道,以及圖書館能提供的支援。 [ *]

回首來時路: 謝國興先生圖書館掌舵實錄

圖片
        本 次「回首來時路」系列專欄,很榮幸邀請本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謝國興先生,分享其過去在近代史研究所服務時,擔任圖書館主任的經驗。本專欄以先生所述之圖書館經營為主軸,同時蒐集相關材料補充考訂,以第三人稱方式撰寫、彙整成稿。內容經受訪者審閱後,方定稿刊載。紀錄上如見疏漏誤植處,敬祈讀者先進不吝指正。

回首來時路:張啟雄先生圖書館改革半年紀

圖片
本 次「回首來時路」系列專欄,很榮幸邀請本所兼任研究員張啟雄先生分享其代理館務經歷。本專欄以先生所述之圖書館改革為主軸,同時蒐集相關材料補充考訂,以第三人稱方式撰寫、彙整成稿。內容經受訪者審閱後,方定稿刊載。紀錄上如見疏漏誤植處,敬祈讀者先進不吝指正。

摩登上海如何煉成?三種近代上海城市建設檔案帶您一探究竟!

圖片
  本館新訂三種上海公共租界與濬浦局檔案資料庫,收錄有關 19 至 20 世紀間租界空間治理、基礎設施與港務工程發展的原始材料。關注近代上海城市規劃、基礎建設與港務治理等課題的學者,走過路過千萬別錯過囉!

回首來時路:張瑞德先生的圖書館之緣

圖片
  本 次「回首來時路」系列專欄,很榮幸邀請本所兼任研究員張瑞德先生分享其綜理館務經歷。本專欄以先生所述之圖書館經營為主軸,同時蒐集相關材料補充考訂,以第三人稱方式撰寫、彙整成稿。內容經受訪者審閱後,方定稿刊載。紀錄上如見疏漏誤植處,敬祈讀者先進不吝指正。  

全球博碩士論文資源導航(附:近五年近代史博論精選100篇)

圖片
  本文旨在協助中國近代史領域研究者,快速定位並獲取世界各國學術機構學位論文資源管道,同時精選近年國內外有關近代史主題且已公開之博士論文 100 篇,讓您迅速掌握各國近年新生代學者對中國及東亞近代史的研究趨勢與關注熱點。

回首來時路:陳永發先生圖書館領航記憶

圖片
  今 年是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成立 70 周年的重要里程碑。作為承載著豐富學術資源與研究成果的學術機構,近史所郭廷以圖書館在過去 70 載,館藏從零開始蒐整,逐步發展為近代史領域不可或缺的典藏重鎮。為了記錄與深掘這段珍貴的歷史,郭廷以圖書館特別規劃「回首來時路」紀念專欄,透過訪問歷任圖書館主任,回顧其做為學術圖書館的領航者,在不同階段的館藏發展方針與歷程,同時探討其面臨的挑戰與突破,並展望未來圖書館在數位轉型與學術服務上的新方向。

館藏查用指南:第一次查閱《文史資料》就上手!

圖片
  作為近代中國史研究的重要史料,由中國政協出版的「文史資料」,涵藏清末至中共建國初期大量地方記憶與人物經歷,具有補史存真之價值。本文旨在梳理文史資料的歷史背景與研究價值,並提供文史資料實體及數位館藏的應用指引,歡迎各界學人到館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