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查用指南:第一次查閱《清代譜牒檔案》就上手!

 

本文將介紹查閱本館館藏《清代譜牒檔案》的方法!



一、前言:郭廷以圖書館藏清代檔案資源及應用

    郭廷以圖書館自1990年代以來,幸蒙本所賴惠敏研究員引薦,陸續購得了許多出自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重要清代檔案(微縮資料),使近史所成為世界各地清史研究者訪問查檔的重鎮。近年隨著數位化與資料庫建置的趨勢,加之賴老師的積極推動,本所數位資料庫小組方能根據這批清代檔案資料和目錄,逐步建置線上查詢系統「清代奏摺檔案」,大幅提升了清史學人查閱這些檔案的便利性。[1]

    不過,本館尚有許多一史館微卷館藏資料尚未完整收入「清代奏摺檔案」資料庫,如本文將各位介紹的《清代譜牒檔案》,即是各地來訪學人最常調閱的重要檔案之一。[2]以下首先簡述該檔案的主要收錄內容,接著說明訪客調閱此微卷資料的具體步驟及規範。希望不論是初次到館還是久未蒞臨的學人訪客,都能根據這份指南按圖索驥,查得您所需的材料,而不至於迷失在茫茫檔海之中。

 

二、《清代譜牒檔案》的史料價值及收錄內容

    清代對旗民的管理及控制從出生起便開始,《清史稿》記載「旗人生則入檔,壯則充兵,鞏衛本根」,[3]可以說清帝國是藉由定期對治下所有旗民戶口編檔造冊,實現自上而下的個別人身統治。[4]譜牒檔案即是這套制度運作下的產物,今大多保存於一史館。隨著近幾十年來中國逐步開放出版清代檔案,這批材料才得以重見天日,並很快受到清史學者的重視。這不但讓學人能擺脫過去舊史料不足的侷限,重新論證滿洲社會統治階級與土地制度運行的方式,還能開闢出更多有別以往的新研究領域。[5]

    一史館據現存《清代譜牒檔案》所攝製的微卷內容涵蓋清代皇家宗室族譜、各級科舉考試登科錄、金榜、滿漢文黃冊、內閣及內務府各單位人事名冊紀錄、比丁冊,以及戶部俸銀俸米冊等旗民戶口資料,年代及地理跨度廣,且具有連續性。[6]這批豐富的譜牒檔案無疑是探討清代旗人家族發展、莊園管理、家庭戶口、旗民生計、科舉制度、內務府各機關組織運作、地方犯罪審判與刑罰等各階層經濟、制度、法律與社會史課題的重要史料。[7]該檔案又分為ABC三字號,各別收錄資料如下表:[8]


三、如何在本館查閱《清代譜牒檔案》?循下六步驟,輕鬆就上手!

1.      事先向本館櫃台索取調閱單

近史所圖書館調閱單,除了向櫃台索取外,本館入口左側置物櫃上、櫃檯前的電腦桌上、館內二樓閱覽桌旁矮櫃上皆有放置,歡迎讀者取用。

 

2.      查閱紙本目錄
   
綜覽以上表格,即可了解清代譜牒檔案收錄內容相當龐雜,且並未系統性地按照組織架構或年代時序整編檔案,導致讀者查閱不易。因此我們建議,凡到館查找譜牒檔的讀者,請先至本館二樓參考書區,翻查該微卷收錄的詳細目錄《淸代戶口・宗譜・鄉試錄・會試錄等項檔案縮微膠卷目錄》

《清代譜牒檔案》收錄檔案目錄:《淸代戶口・宗譜・鄉試錄・會試錄等項檔案縮微膠卷目錄》(索書號: R 016.9257 029  v.1v.2v.3位於二樓參考書區。


    該目錄共分三冊,v.123分別包含《清代譜牒檔》ABC字號收錄檔案細目。讀者可先在各冊目錄首頁查看ABC字號收錄的全宗標題(或根據上表),依照您的研究方向,翻查其中詳細的案卷主題及對應的年代。


範例一:
   
從事科舉相關研究常參考的登科錄,置於B字號中,如欲更進一步聚焦其中康熙朝的進士登科錄,則先鎖定B字號目錄所示的膠卷號第11-12號(頁15-18)。


翻至目標頁後,即可記下收錄所有康熙年間進士登科錄的膠卷號(左側第1欄)及(左側第2欄)。



 

範例二:

    探討清代地方犯罪與刑罰的學人,通常會選擇翻閱C字號內的《內閣滿、漢文黃冊》,其中包含各省刑案審判記錄、犯人口供等檔案。如您研究聚焦的地區、年代更加明確,例如想進一步查找乾隆初年四川省重大刑案的官方滿文記錄,則同樣先鎖定《內閣滿、漢文黃冊》在C字號目錄中的位置,再逐頁翻至符合研究標的所在的位置,記下微卷號及案卷冊號。






💖溫馨提醒💖:「清代奏摺檔案」資料庫已將《清代譜牒檔》C字號「漢文黃冊」中有關刑事案件檔案主題、摘要、年代、犯罪人及其籍貫建成索引。如果您的研究目標明確,不妨在此逕以關鍵字檢索,即可快速查到相關案件主旨以及其詳細內容所在的微卷號、案卷冊號


請先設搜索範圍限定為「漢文黃冊檔案目錄」,並在檢索欄輸入欲查關鍵詞,此處以「竊盜」為例。



檢索即出現漢文黃冊中記有「竊盜」的刑事案件檔案條目,點擊條目可展開閱覽每筆案件主題摘要、發生時間、犯人姓名等關鍵資訊。[9]如果想瀏覽該案卷的詳細內容,則同樣需記下微卷號和案卷冊號,以便後續調閱。

 

3.      查對膠卷號所對應的館藏索書號

 

    查看紙本目錄並鎖定欲調閱的案卷所屬字號,以及該字號中的的膠卷號、案卷冊號後,打開中研院圖書館館藏目錄系統,在書名檢索欄上輸入「清代譜牒檔」,點選您欲調閱的字號。此處以前一節提及範例二《內閣滿、漢文黃冊》中乾隆初年四川省發生的重大刑案來說明查詢步驟。(該案卷主題收錄在《清代譜牒檔案》C字號、微卷號30

書名檢索:清代譜牒檔案


點選您所需微捲收錄的字號

 

接著,再對照先前記下的膠卷號,即可找到相對應的館藏索書號(Ex: 膠卷號1 = v.1 => 索書號MC3048、膠卷號30 = v.30 => 索書號MC03077)。


查對館藏索書號(即MC_____

 

    如果您是利用「清代奏摺檔案」資料庫查詢譜牒檔C字號中「漢文黃冊」收錄刑案,並想參照索引回頭查閱詳細的案件記錄,請務必記下收錄該案的「卷號」數字,再開啟館藏目錄檢索「清代谱牒檔案(C字號)」,並按上述方式找到卷號數字對應的館藏索書號。

根據資料庫索引顯示的卷號,查對館藏索書號。
Ex: 卷號40 = v.40 =>索書號MC03087

 

4.      依規定填寫調閱單,向館員申請調閱

 

    查得微卷號所對應的館藏索書號後,將事前預備的調閱單取出,於索書號、書名、借者的位置上分別填入您方才查得的館藏索書號、清代譜牒檔案__字號以及您的姓名。



注意:由於每一微卷資料量大,讀者每次最多僅可調閱5,閱畢後,方可再向櫃台繼續申請調閱其他卷號。

 

填妥調閱單後,即可交給櫃檯館員申請調閱。稍待片刻(約30分鐘)後,請於館員指定時間至2樓電腦檢索區,即可利用專用電腦瀏覽您調閱的微卷檔案。

圖書館2樓專用單機電腦

 

5.      於專用單機電腦閱覽檔案

 

    近年隨著本館微卷數位化工程穩步推進,目前《清代譜牒檔案》等多項微卷資料不須再透過微縮閱讀機操作閱讀,而是改用電腦直接瀏覽高解析度影像檔案。[10]

 

    館員將根據您填寫的調閱單,從電腦中調出您需要的檔案資料夾。每一個資料夾皆以該微卷的藏索書號(即MC_____命名;資料夾中每一頁影像檔檔名則根據案卷冊號順序排列。因此只要根據您先前查目錄時記下的微卷號案卷冊號對應館藏索書號,便能很快找到您欲查閱的檔案資料。

 

    此處仍以前述《內閣滿、漢文黃冊》中乾隆初年四川省重大刑案檔案為例說明。



檔案資料夾及個別檔案命名規則。


打開資料夾,查對您記下的案卷冊號(例如1092,就能立即在資料夾中找到檔案。



 

注意:依著作權法規定,本檔案利用僅限電腦閱覽、列印,不可翻拍電腦螢幕、截圖或下載電子檔,違者需自負法律責任。

 

6.      列印檔案

    如為研究文獻蒐集,需列印部分檔案內容,原則上列印比例原則上不可超過每卷檔案的十分之一。如有大量列印需求,請透過所屬機關正式行文至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申請。

 

    現場列印者,請攜帶您的個人證件至一樓櫃台換取列印卡,館員將指導讀者列印的操作方式。列印費用為每面2元,列印完畢後,請攜列印卡至櫃台換回您的證件,並依館員統計列印總金額付款。

💖溫馨提醒💖:如需本館開立列印費收據,請於付款時告知館員。

 

 

最後簡單複習以上查閱《清代譜牒檔案》流程:
領取調閱單 查對目錄 記錄檔案所屬ABC字號、微卷號、案卷冊號 查對館藏索書號 申請調閱 電腦閱覽及列印。

    通過上述查檔六步驟,相信每一位到館查用《清代譜牒檔案》的學人訪客,都能在有限的時間內,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查得您所需的材料。下回「館藏查閱指南」將為各位介紹同樣是清史學者詢問度極高的館藏微卷──《清代巴縣縣署》檔案及《刑科題本》,敬請期待!

 



[1] 清代奏摺檔案資料庫收錄內容與預約查閱方式,請參見:〈清代奏摺檔案:清朝的收入哪裡來?社會的模樣是如何?〉,郭廷以圖書館學科資源部落格,2020/06/04發表。除了清代奏摺檔案資料庫外,近代史資料庫平台還包含王業鍵(1930-2014)院士據乾隆元年起各省每月向皇帝提交省屬各府及直隸州廳的主要糧食價格奏報文件──「糧價清單」所製成的清代糧價資料庫」,對於研究清代各時期物價及社會經濟脈動,更是不可錯過的重要數位人文工具。

[2] 一史館藏《清代譜牒檔案》是由一史館與美國的The Genealogical Society of Utal(猶他家譜學會)共同合作攝製成微卷,該二單位皆存有該微縮資料。因此除了一史館之外,學人亦能在家譜學會官方網站Family Tree圖書目錄檢索到該譜牒檔案,且可向該學會申請複印所需檔案。見邱源媛,〈清代旗人戶口冊的整理與研究〉,《歷史檔案》2016年第3期(北京,2016),頁129。有關猶他家譜學會申請檔案資訊,特別感謝黃麗君博士提供個人經驗分享。

[3] 趙爾巽,《清史稿》(臺北:鼎文,1981,底本據關外二次本),卷143,〈志‧刑法二‧刑制〉,頁4196

[4] 有關個別人身統治的概念,最早出於日本學者西嶋定生,意指國家統治以「個人」作為核心基礎。參見西嶋定生著,武尚清譯,《二十等爵制》(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2)。

[5] 賴惠敏,〈清代內務府檔案資料簡介〉,《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12(臺北,1991),頁157

[6] 邱源媛,〈清代旗人戶口冊的整理與研究〉,《歷史檔案》,頁129-138

[7] 相關研究著作可參考本所研究員賴惠敏,《但問旗民:清代的法律與社會》(北京:中華書局,2020)。定宜莊、邱源媛,《近畿五百里:清代畿輔地區的旗地與莊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James Z. Lee, Fate and Fortune in Rural China: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Behavior in Liaoning 1774–1873. (Cambridge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8] 本表格係參考本所賴惠敏研究員於1991年發表於本所《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12期的〈清代內務府檔案資料簡介〉為基礎,配合查找相關資訊整理而成。有關清宮檔案文書中提及的各類專有名詞解釋,可查用「明清檔案百科」(含清代文書專有名詞、六部成語),https://newarchive.ihp.sinica.edu.tw/document/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明清檔案工作室製作。

[9] 有關清代地方竊盜案最新研究著作可參考巫仁恕、吳景傑,《清代小偷操作攻略》(臺北:三民書局,2024),不過本作主要利用的史料為清代巴縣檔案,下一期Blog「館藏查用指南」將接續介紹該檔案的查閱方式。

[10] 本所研究人員請至近史所FTP上查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