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傳教士夫婦親歷的近代中國(1916-1950)──Jay C. and Lucile C. Oliver and YMCA China

 

    本館新訂Papers of American Missionaries to Asia: Jay C. and Lucile C. Oliver and YMCA China資料庫,收錄傳教士Oliver夫婦在華檔案,包括私人或公務信件、日記、回憶錄、口述史等,以及其在杭州、上海YMCA和鹽務局任職留下的官方文件。讓我們通過這些資料,一同回望這對傳教士夫婦所見證的近代中國!

民國三十五年五月二十六日 合影於上海青年會
後排由左往右依序為:陳藹琳、陸培麗、伍立夫夫婦(即Oliver夫婦)、許邦興、陸培坤
前排由左往右依序為:盛振為夫婦、陸幹臣夫婦、文乃史博士、蔣緯國夫婦、查良鑑夫婦


資料庫名稱:Papers of American Missionaries to Asia: Jay C. and Lucile C. Oliver and YMCA China
使用連結:https://go.gale.com/ps/aboutThisCollection?p=GDSC&u=twnsc183&mCode=50PA&sid=GDSC 
適用領域:近代中國基督教史、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日戰爭、太平洋戰爭史


    北美的基督教青年會(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簡稱YMCA)國際委員會自1889年起,派員來到天津、上海設立基督青年會以來,該會便逐漸在中國各地開枝散葉,吸收了數以萬計的華人加入,對清末民初社會各方面影響深遠。[1]YMCA除了宗教層面的佈道活動,對體育、醫療、衛生、教育方面的知識宣講乃至基礎建設,皆不遺餘力的投入。[2]Jay C. Oliver及妻子Lucile C. Oliver,便是在這個背景之下,從美國遠渡重洋來華服務。

    本資料庫收藏了Oliver夫婦在華經歷(1916-1950)的完整檔案,其中包括與親友私人或公務往來信件、相片、日記及隨筆手稿,以及在杭州與上海YMCA和鹽稅監督局工作時留下的官方文件及剪報,還有晚年回顧經歷所作的回憶錄及口述史等。在華期間,他們見證了中國的軍閥割據、國民政府的北伐、中原大戰、中日戰爭、國共戰爭到中共政權成立等近代史上的關鍵時期。這些文件保留了Oliver夫婦的在華生活及工作的相關資料,也讓我們得以一窺美國傳教士所親歷的近代中國。

    根據資料庫中典藏的Jay C. Oliver回憶錄目錄,我們可以將他在中國的經歷分成以下幾個階段:



1.      1916-1917初訪中國,學習中文。




若想了解Oliver初到中國時如何與中國基督教青年會相關人員接洽,可試著使用「進階檢索」同時搜尋YMCACorrespondence關鍵字,並選定本資料庫所在的Collection,再設定欲查找的時間段,即可查到該時期中國地區YMCA發給Oliver的電報信。


如欲進一步查詢文件中的特定資訊,我們可以在左側文件檢索欄輸入關鍵字,即可顯示所有包含該關鍵字的頁面。


例如:想知道Oliver如何在中國學中文或其他所需語言,便可輸入language chinese,該系統將會自動標註出關鍵詞所在的頁面及位置(綠色標記處)。在這封歡迎信中,我們可以得知,Oliver夫婦初到中國後,首先是到北京語言學校學習中文。

溫馨提醒:將「Plain Text (OCR)」打勾,即可在右側看到OCR辨識後的文字喔!

 

2.      1917-1934擔任杭州基督教青年會協理秘書:

Oliver在北京學習中文數月後,在19174月隨即接到來自杭州青年會的來信,懇切的期盼他能在該年9月前往杭州工作,並願意支應一切相關的費用。這封邀請便開啟了他往後在杭州青年會整整17年的服務生涯。



3.      1934-1937擔任國民政府鹽務局地方督察〈district inspector〉:

根據Jay C. Oliver的口述史訪談紀錄,可以得知由於美國經濟大蕭條(1929-1933),YMCA無法正常提撥薪資給在會中服務的人員。為了生計,他不得不受聘於國民政府,至鹽務局擔任地區督察官。這段期間,他在杭州、四川等地負責監督地方鹽業事務。他也留下了許多相關的檔案及剪報、鹽場地圖,並整理了鹽區監察的問題及注意事項等資料。

全國產鹽銷鹽區域圖


4.      1937-1943赴上海基督教青年會擔任執秘:

美國經濟復甦後,Oliver終於在1937年返回了YMCA,並在上海青年會重新回到秘書的崗位。然而當他回到中國時,日本侵華戰爭已然爆發。同年8月,淞滬會戰開始,整個上海陷入隆隆砲火與煙硝之中。而後日軍佔領上海,並繼續向西進攻,上海反成為相對穩定的地區,因此,內陸地區難民逐漸湧入上海租界區尋求庇護。在檔案中,也可看見當時上海青年會為援助難民所作的努力。

5.      1943.02-1943.10 被囚禁於上海閘北拘留營:

   1941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向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正式宣戰。身為美國在華外僑的Oliver,被日軍視為敵國國民(enemy nationals),在上海的處境亦逐漸艱難。19432月他們被迫進入上海閘北拘留營(Chapei Civil Assembly Center),在日軍拘禁控管下生活。直到同年10月,在瑞士居中調解下,美日同意將雙方領地下的人民交換回國,Oliver一家就在這批交換人員清單中。[3]他們終於結束了8個月的拘禁生活,乘坐遣返船回到故土。

   資料庫中收錄了Oliver一家在拘留營時的資料,內容相當完整,且作了詳細分類:包含他們在營中撰寫的日記、親友往返信件、手繪營區地圖、定期集會活動、餐飲食材紀錄、庫存清單盤點、外界新聞剪報,以及回國後針對日本拘留生活所作的公開演講等,都是研究閘北拘留營生活所需的重要原始材料。

 (延伸閱讀:異域的囚徒:亞洲盟軍戰俘與拘留僑民資料庫

手繪閘北拘留營地圖

   Jay C. Oliver回憶錄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從日軍侵華到被拘留期間,Oliver一家雖然大多對日軍行動抱持負面看法,但並不表示他們因此對所有日人投以憤恨之情。事實上,在他們受困閘北時,來自日本橫濱基督教青年會的Suekane先生,就為Oliver以及上海YMCA組織提供了許多援助。


他們的友情也因此延續到戰後,Oliver甚至在19522度到東京拜訪Suekane先生。這意味著現實中的人際交往或信仰上的連結,未必會因戰時的敵對關係而阻斷,也讓我們得以從不同角度理解戰爭之下的人際關係。

 

6.      1945-1950 重回上海基督教青年會

   1945Oliver再度回到中國,繼續他在上海YMCA的服務。此次返華,首先等待他面對的,是戰後那令人吃驚的通貨膨脹。其中,用以供暖的煤炭上漲至他們無法難以負擔的價格,這讓他回到中國的第一個冬天變得十分難熬。[4]其後他還到訪西安,了解到共產黨勢力與軍備,隨著接收日軍遺留在華的武器和設施逐漸發展壯大。與此同時,國共關係也正在進一步惡化,由蔣介石率領的國民政府軍節節敗退。他甚至親眼見證了19495月,國共在上海展開的戰役。在上海完全被共軍控制的當天,Oliver特地去信向YMCA國際委員會執秘Delton F. McClelland報告了上海被「解放」的經過:


   1950年,Jay C. Oliver結束了他在華服務的半生歲月,與妻子Lucile一起返回美國。他們在美國、埃及地區繼續從事YMCA的工作直到退休,並保持對中國的關注。

 

    這些檔案非常完整地記錄了Oliver夫婦來到中國,為基督教青年會服務的歷程,以及其在華生活與工作時光。這些資料反映了他們對當時在華發生的各大事件的看法和感受,和他們在中國建立的友誼和合作關係,成為我們了解民國時期,美國傳教士在華活動的一扇窗口。歡迎各界學人,探索Oliver夫婦留下的豐富和珍貴的文件,並從中挖掘更多重要且有趣的歷史故事。



[1] 陳三井,〈基督教青年會與歐戰華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71988,臺北),頁54

[2] 魏外揚,《宣教事業與近代中國》,(臺北:宇宙光出版社,1978),頁43-44

[3] Jay C. Oliver, Memoirs, in GALE PRIMARY SOURCES - Archives Unbound: Papers of American Missionaries to Asia: Jay C. and Lucile C. Oliver and YMCA China, p.194.

[4] Jay C. Oliver, Memoirs, in GALE PRIMARY SOURCES - Archives Unbound: Papers of American Missionaries to Asia: Jay C. and Lucile C. Oliver and YMCA China, p.228.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