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民國史的新天地:全國37種地方版《民國日報》全文資料庫
「繙云文獻──《民國日報》全文資料庫」為本館新訂資料庫,資料來自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其中收錄上海、廣州、福建、山東、甘肅、天津、北京、南京、江西等37種地方版《民國日報》全文及影像內容,歡迎師長及各界學人多加利用!
• 資料庫名稱:繙云文獻──《民國日報》全文資料庫
• 使用網址:https://fanyun.dhcdb.com.tw
• 使用限制:限院內IP,直接連線使用。
• 收錄年代:1916-1949
• 適用領域:民國史、地方社會史、國民黨研究。
收錄清單
一、
前言:民國史研究不可或缺的文獻
《民國日報》最早由陳其美(1878-1916)、葉楚傖(1887-1946)等人於1916年上海創辦,並設有通訊處,負責與海外黨部聯繫與宣傳事務,後為中國國民黨重要黨報之一,與《大公報》、《申報》、《益世報》並稱民國四大報。除上海版《民國日報》外,孫中山(1866-1925)於1923年亦在其革命事業的重鎮──廣州成立《廣州民國日報》。後隨著國民政府的清黨及北伐的推進,全國各重要城市紛紛設立《民國日報》報社支部,發行地方版報紙,為黨喉舌的全國性宣傳事業亦隨之拓展開來。[1]
哀,〈本報發刊辭〉,《民國日報(上海)》,1916年1月22日,第二版。
圖片出處:「繙云文獻──《民國日報》全文資料庫」
1916年民國日報社論中對北洋政府採取批判態度。資料庫的圖文並列閱讀模式,可供使用者對讀報導影像及識別文字。右上角可下載文本檔(TXT)及影像檔(PDF、JPG)。
〈請看袁政府之搜括政策〉,《民國日報(上海)》,1916年2月19日,第六版。
圖片出處:「繙云文獻──《民國日報》全文資料庫」
該報紙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力,展現出國民黨核心勢力對北洋政府、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國共政策、抗日戰爭等議題的觀點,以及其如何影響當時的社會輿論。藉由《民國日報》不僅能管窺國民黨在不同時期的立場變化,以及政治勢力與媒體間合作的密切關係,各省支部發行的地方版報導更為研究當地社會、經濟、風俗、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課題,提供了豐富的材料。這些地方性新聞呈現出不同地區的歷史發展脈絡與在地風土民情的特色,是挖掘、考察中國近現代史新議題的珍貴資源。
戌客,〈西藏之風土民情〉,《民國日報(南寧)》,1935年11月9日,第九版。
圖片出處:「繙云文獻──《民國日報》全文資料庫」
除了新聞報導之外,《民國日報》中的「覺悟」副刊是民國時期引介新思潮的重要園地。知識分子在此積極譯介外國思想家論文,宣傳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同時刊載各種反對傳統制度壓迫、鼓吹社會改革及提倡新觀念的文章,如反對包辦婚姻,宣揚自由戀愛、婦女解放等。
「覺悟」副刊上經常刊載各種闡述社會新思潮的文章。
惠生,〈社會改造與自由戀愛〉,《民國日報(上海)》,1920年6月23日,第十三版。圖片出處:「繙云文獻──《民國日報》全文資料庫」
二、 資料庫的特色及優勢
✨亮點一:收錄各地方版本最齊全
本次新訂的《民國日報》全文資料庫匯集了全國37種地方版,是目前市面上收錄版本最齊全的《民國日報》資料庫。讓研究者既可放眼探討全國性議題,亦可聚焦地方城市研究。
✨亮點二:提供完整全文及影像檔
本庫提供完整的文字檔及全版影像,讓研究人員能夠便捷快速地複製蒐集文字、彙整所需文獻,同時亦能下載報刊影像(pdf及jpg),進行圖文對照,以確保文字辨識及引用的正確性。
✨亮點三:簡便高效的檢索功能
簡潔的介面及直覺化的操作,使用者不但能輕鬆利用關鍵字進行全文檢索,廣蒐全國各地各時期的相關報導,也能針對單一地方版的特定時間段逐篇翻查,可滿足不同研究階段或需求的使用者。
三、
如何查用《民國日報》全文資料庫?──以蒐集南洋華工生活境遇資料為例
海外華人活動長期以來是近代中國研究的熱門課題,其中東南亞地區華僑社群更是眾所矚目之處。過去華僑研究多從國族意識的視角出發,探討南洋華僑與原鄉在情感或政治經濟與外交上的內、外在聯繫,或著眼於海外僑民對近代中國革命與抗戰事業的支持與影響。[2]近來則有更多學者將目光轉向華工落腳異地後的處境及發展,不僅思考華僑在當地經濟、政治與教育制度上的經營與角力,還有在宗教、文化層面如何融入當地社會,形成公共參與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3]
在《民國日報》全文資料庫中,研究者至少可從兩方面著手挖掘海外華僑的資料。其一是該《民國日報》社各地方版多設有海外通訊站,甚至開闢華僑新聞的專欄或副刊,其中即刊載了不少自南洋各地傳回關於華僑生活的消息。
如欲蒐集從新加坡傳回中國的華僑資訊,即可以「星洲通訊」為關鍵字,便能查得各地方版報導中新加坡當地通訊員傳回的新聞。又或者利用進階查詢,以「星洲通訊」、「新嘉坡通訊」、「華僑消息」、「圖南」等異名通訊及相關專欄名同時檢索,便能獲得更豐富的資訊。
一般檢索
進階檢索功能
💖溫馨提醒:如果已使用一次關鍵詞檢索,未經重整,便在檢索欄輸入第二個關鍵詞,將以布林邏輯的交集方式,呈現二種關鍵詞共同出現的報導!必須重新點選左側的「民國日報」項目,方得重整頁面,並重新進行單一關鍵詞檢索。
如未重整資料庫,則第二次關鍵字檢索,將如上圖一般以交集方式呈現「星洲通訊」+「膠樹」共現的檢索結果。
第二種查找南洋華工生活境遇報導的方式,則可從移民主要源頭的「僑鄉」──廣東、福建、浙江等地著手。本庫收錄的地方版多元,其中包含了上述各省僑鄉發行的《民國日報》,如廣州版、梅縣版、高州版、台山版、瓊崖版、福建版、潮安版、寧波版等。我們可以透過限定單一地方版來檢索,不但能將搜索目標更為收斂,還能更具體的了解南洋華僑及其原鄉的連結。
點選左側《民國日報》的「+」展開選單,可選擇欲聚焦探索的地方版本,接著於右側檢索欄輸入關鍵字,就能限定查找該地方版中的相關資料。
以廣州版《民國日報》為例,可在此地方版獨立檢索「南洋」、「豬仔」(指被販賣至海外從事勞力活的華工)、「新客」(泛指早期移民南洋華人)、「錫礦」等關鍵詞,便可查得廣州版中有關南洋從事採礦工作的華人境遇報導。
以「南洋」+「新客」+「錫礦」為關鍵字檢索,搜得此篇記述一名王姓華工如何在南洋受雇主虐待出逃,後與當地富賈之女聯姻並繼承蔗園落戶的故事。
滄浪,〈東人西人〉,《民國日報(廣州)》,1924年4月25日,第五版。圖片出處:「繙云文獻──《民國日報》全文資料庫」
點選右上方「全文下載」,即可獲得檔名為「民國日報廣州版_19240425_05版」的txt文字檔;點選「影像下載」則獲高解析度jpg檔;若習慣使用pdf檔則可選擇最右側的「影像下載pdf」。
除了《民國日報》外,亦可從東南亞各地發行的華文報紙尋找南洋華僑於在地的營生之道,以及其面臨的各種衝突或社會問題。有關東南亞華文報紙免費資源可參考:〈152種東南亞近代華文報紙公開資源: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Libraries Digital Gems〉,郭廷以圖書館學科資源部落格。
總而論之,「民國日報全文資料庫」不但是學者探究國民黨各階段發展歷程的窗口,亦是考察中國各地社會變遷和文化發展,乃至人群遷移與對外交流的重要材料,其價值自是不言可喻。庫中全文檢索及文字史料下載功能,更能大大提高查用和彙整資料的效率,絕對是諸位不容錯過的民國資源寶藏!
📣同場加映📣更多民國時期報紙電子資源:
一、 免費開放資源 Open Access
1. 抗戰文獻數據平台(含解放日報、盛京時報、京報、新華日報、滿州報、順天時報等1057種):http://www.modernhistory.org.cn
2.
Late Qing and
Republican-Era Chinese Newspapers(含時事新報、工商時報、立報、新生報、新生晚報等262種):https://gpa.eastview.com/crl/lqrcn/
3.
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民國報紙(含益世報、華北日報、新華日報、大剛報):http://read.nlc.cn/allSearch/searchList?searchType=60&showType=1&pageNo=1
4.
香港舊報紙(含香港工商日報、華字日報、天光報、Hong Kong Daily Press等14種):https://mmis.hkpl.gov.hk/old-hk-collection
5.
香港早期小報(含天文臺、立報、捷報、香港鏡報、先驅報、新潮報、自由報等86種):https://repository.lib.cuhk.edu.hk/tc/collection/hk-tabloid/coverage
6.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Libraries Digital Gem(含華僑日報、光華日報、僑聲日報、南僑日報等152種):https://digitalgems.nus.edu.sg/collection/96
7.
East Asian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1850-1950(含新民報、西京日報、神州日報、武漢日報、良友、東方雜誌、滿洲日報、新天津畫報等221種):https://archive.org/details/eastasia-periodicals
8. Southeast Asian Newspapers(含東南亞各地1860-1976出版的外文報紙):https://gpa.eastview.com/crl/sean/?a=p&p=home&e=-------en-25--1--img-txIN----------
二、
限本館使用Access Limited to Modern History Library
1.
近代城市小報資料庫(含江蘇日報、蘇州晨報、晶報、社會日報等14種):http://mhdb.mh.sinica.edu.tw/newsp/
2.
郭廷以圖書館數位典藏系統(含時報(上海)、上海新報、世界日報、滬報等):https://dalib.mh.sinica.edu.tw/
三、
限院內使用Access Limited to
Academia Sinica Internal Ips
1.
大公報1902-1949 [限Firefox + proxy]:
https://tk.dhcdb.com.tw/tknewsc/tknewskm
2.
申報1872-1949 [限Firefox + proxy]: http://spas.egreenapple.com
3.
全國報刊索引(含新聞報、小報209種、字林西報、上海泰晤士報)[限Firefox + proxy]:https://www.cnbksy.com/
4. 臺灣新聞智慧網(含中央日報1928-2006):https://tnsw.ios.sinica.edu.tw/cgi-bin3/Libo.cgi?
5.
Historical Newspapers: Chinese
Newspapers Collection (含Peking Daily News、Peking Gazette、Peking Gazette、The China Press : Shanghai、The Chinese Repository : Kuang-Chou等22種報紙)1832-1953:https://www.proquest.com/hnpchinesecollection/publicationbrowse?accountid=13877
6.
North China Herald(北華捷報):http://primarysources.brillonline.com/browse/north-china-herald-online/
7.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南華早報): https://search.proquest.com/hnpsouthchinamorningpost?accountid=13877
8.
The Chinese Students' Monthly(中國留美學生月報):https://primarysources.brillonline.com/browse/the-chinese-students-monthly-online
[1] 高郁雅,《國民黨的新聞宣傳與戰後中國政局變動(1945-1949)》,頁18;王凌霄,《中國國民黨新聞政策之研究(一九二八—一九四五)》,頁90;徐詠平,〈中國國民黨中央直屬黨報發展史略〉,頁17-20。
[2] 張啓雄主編,《時代變局與海外華人的族國認同》(臺北:中華民國海外華人研究學會,2005)。黃建淳,《晚清新馬華僑對國家認同之研究:以賑捐投資封爵為例》(臺北:中華民國海外華人研究學會,1993)。王賡武,《中國與海外華人》(香港:商務印書館,1994)。崔貴強,《新馬華人國家認同的轉向 1945-1959》(新加坡:新加坡南洋學會,1990)。黃賢強,《革命運動、跨域人物、社會圖像 : 東南亞華人研究與視野》(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22)。
[3] 黃賢強,《跨域研究中國僑領與東南亞社會》(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23)。游俊豪,《新加坡與中國新移民:融入的境遇》(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21)。黃賢強,《跨域史學:近代中國與南洋華人研究的新視野》(臺北:龍視界,2015)。吳龍雲,《遭遇幫群:檳城華人社會的跨幫組織研究》(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八方文化,2009)。廖小菁,〈「仙居古廟鎮蠻邦」:
拉律戰爭與何仙姑信仰在英屬馬來亞的開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00(2018),頁47-84。李豐楙,《從聖教到道教:馬華社會的節俗、信仰與文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8)。宋燕鵬,《華風南下:馬來西亞華人的信仰與社會》(北京:三聯書店,2022)。鄭麗,《神明的旅行》(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21)。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