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研究新書快報:「東亞經濟與技術現代化」主題選介

本次介紹最新東亞研究成果主題為「東亞經濟與技術現代化」,本館精心挑選近期出版的30本中、英、日文相關課題新書,推薦給致力於該領域的研究人員與各方學人,也歡迎隨時蒞臨本館查閱。

*本文引用書目介紹均屬各著作人版權所有

 

一、中文新書


1

書目資訊



全球變化與鎮江:近代中國的戰爭、商業與技術

作者:張信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24/04/16

目次
館藏資訊

簡介

本書以長江下游的城市鎮江為例,深刻剖析中國地方社會在1830年代至1930年代這一百年間,如何與全球三大變革的互動:包含鴉片戰爭的爆發、以上海為中心的商業網絡的形成,以及蒸氣航行技術的引入與應用。這些變革不僅對當時世界其他地區產生了深刻影響,也對中國地方社會提出重大挑戰,重塑了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環境。本書從常民的視角呈現鴉片戰爭的衝擊、中國貿易體系的轉變,與蒸氣航行對人們日常生活的改變。本書旨在深入研究全球和地方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們最終如何交融成一段相生相長的歷史變遷過程。

2

書目資訊



香港製造:跨太平洋網絡與全球化新史

作者:韓墨松(Peter E. Hamilton

出版社:季風帶文化

出版日期:2024/02/07

目次
館藏資訊

簡介

本書以香港為中心,重寫跨太平洋史。作者主要述說兩點:第一,二戰後香港的社會發展深受美國影響。二戰後,香港社會已透過「美國化」方式,於英殖時代展開「非正式解殖」進程;第二,二戰後的全球政經體系之發展,香港角色至為關鍵。香港角色的關鍵源於兩大因素,一是其「跨商策略」,二為美國冷戰時的政經需求。「跨商」源於至19世紀,當時中國江南富商家族的成員,多入讀於美國在華的傳教士學校,進而旅美留學。1949年中共建政後,這些中國精英多南遷於香港重整事業。他們的美國教育背景,使之容易從美國相關渠道得到重整事業時必需的資金、知識、情報乃至銷售網絡。若不從美國社會資本角度切入,便將無從透徹理解香港工業發展,乃至香港串連中美關係的經過。基於美國在二戰後的政經需要,同樣南遷至香港的美國在華傳教士,乃至美國企業與商會,聯同在港「跨商」精英移民,對內利用美國資源在港建立資源,對外幅射影響力,香港由此得到助力,躍升至「第一世界」,甚至導引中國融入世界體系。美國經濟影響力亦為此散播,以美國為中心的新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由此得到助力成形。

3

書目資訊



近代企業的商道、商術與商法:東京金港堂與上海商務印書館雜識(1875–1930

作者: 蘇基朗、蘇壽富美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6/01

目次

館藏資訊

簡介

19世紀後期,東亞各國陸續引入近代企業經營模式,以及與之相配合的資本主義商業倫理、經營策略及商業法律,開啓了前所未有的近代市場經濟格局。中、日兩國均由於引進西式學制而創造了新的教科書市場。在此東西激盪、商機無限之際,日本明治時期和中國20世紀初的兩大教科書出版商——東京的金港堂和上海的商務印書館,脫穎而出,成為兩國書業龍頭重鎮,各領風騷30載。本書從比較企業文化史視角出發,分別從道與術、虛與實以及人與法三個面相,聚焦1930年以前金港堂、商務印書館的若干重要發展特色,配合新發現的史料,採用多元學科的分析方法,剖析兩者如何把從西方移植而來的企業模式和法律規範,結合本國社會文化而取得了不同凡響的商業成就。通過比較中日新興出版企業的不同取徑,本書亦探討了資本主義商業文化洗禮,對個人及集體價值觀所帶來的種種張力,以及由此而衍生的衝擊和矛盾。

4

書目資訊



殖民地臺灣的經濟與產業發展之再思考

作者:三澤真美惠、周俊宇譯;文明基、王淳熙、林采成、林佩欣、陳德智、曾立維、蔡龍保

主編:蔡龍保

出版社: 五南文化事業

出版日期:2024/03/01

目次
館藏資訊


簡介

歷史研究是以時間為主軸,地理研究是以空間為場域,若將兩者結合,以歷史的向度來詮釋解析這個空間,即以歷史為主軸來研究東亞,其廣度與深度將會擴大許多。研究「東亞」並不是一個新的課題,但如果把臺、日、韓,再加上中國沿海地區等地域做「近代史」的研究,或許需要有不同的歷史觀與視野,也有別於傳統把東亞界定在後進發展地域的角度研究。這也是本「近現代東亞研究論叢」的系列發端。本書共兩大篇,共八章,分別由硬體建設,如無線電報系統、鐵道、軌道;軟體經營,如漁業調查、臺灣紅酒、電影、文化資產活化等面向,探討日治時期 至現代臺灣的相關產業或技術。隨著日本殖民政策的演變、臺灣整體經濟、產業的發展,以及東亞局勢的變化等環境催化,其技術條件、產業知識、經營策略,如何因應不同的時勢進行調整,遇到何種困難以及解決之道。

5

書目資訊




海的亞細亞:濱下武志跳脫陸地中心的史學視野,海洋如何奠定亞洲的貿易、移民、世界觀和國際秩序

作者: 濱下武志

譯者: 李侑儒, 許佩賢, 郭婷玉, 陳姃湲, 陳進盛, 黃紹恆, 鍾淑敏

出版社:大家出版

出版日期:2023/7/12

目次
館藏資訊


 

二戰後,東亞近代史研究由兩大典範主宰。一是以哈佛費正清為首的「衝擊回應」模型,認為東亞在西方強力叩門下被迫以「西化」回應,以此解釋日本的明治維新、清朝的自強運動以及各地建立民族國家的歷史進程。二是馬克思主義史觀,認為中國是長期穩定的封建社會,直到鴉片戰爭後才被資本主義歐洲挾帝國主義強迫轉型。1970年代中期,濱下武志便以新銳學者之姿挑戰既有的詮釋。他指出在兩大學術主流之下,亞洲只是歐洲視角的折射,失去了主體性,歷史書寫因此失之片面。他主張歷史研究必須立足亞洲的內部邏輯,並且不應受限於現代的國界,而要看見海域如何串起跨界的交換網絡,從中發掘歷史的原動力。本書由吳密察選錄濱下武志過去發表的序文和書中專章,展現其學術主張和研究成果,並撰寫導讀,是理解濱下的最佳起點。濱下教授也特別為本書撰寫新文章〈從臺灣思考東亞史〉,說明在其廣闊的學術視野中,臺灣具有何等地位。

6

書目資訊



南蠻貿易時代:近代早期日本與歐洲交流史(1542-1650

作者:顧衛民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4

目次
館藏資訊

簡介

本書敘述了1542-1650年日本與歐洲交往的歷史,包括葡萄牙人從里斯本、果阿、麻六甲到澳門與長崎的航線的開闢,雙方貿易關係的建立,經由這些航線多方商品的流通,耶穌會士的東來及其貿易活動與傳教事業;也包括日本方面的反應:多地大名前來皈化,派出少年使團——天正使團出使歐洲,幕府最初對貿易活動和傳教事業的欲拒還迎,歐洲藝術、神哲學、文學、器物等在日本引發的各階層的種種觀感,以及相應的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習俗上受到的影響;最後,由於德川幕府的閉關政策,導致的日歐交往的終結。

7

書目資訊



從經濟發展到民主:現代亞洲轉型之路的不同面貌

作者:Dan Slater , Joseph Wong

譯者:閻紀宇

出版社:春山出版

出版日期:2024/05/21

目次
館藏資訊


簡介

我們曾經以為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起來,民主也將隨之發展出來。然真實情況卻十分複雜。中國與新加坡是明顯的例子:儘管經濟有驚人的發展,政治上卻並非民主。原本是威權體制的臺灣與南韓,卻在經濟起飛之後踏上民主轉型之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儘管在1980年代,國民黨的威權統治者遭遇美國施加的壓力以及臺灣內部追求民主的呼聲,但它的統治權力仍舊非常穩固,是什麼樣的因素讓它願意進入另一種政治架構?作者認為原因並非政權即將崩潰所以不得不妥協,也非威權統治者善心大發,反而正是因為統治基礎十分穩固,讓威權政黨有信心在全面開放選舉後,仍可穩操勝券,贏得選舉。這讓我們對「為什麼有些國家邁向民主,有些卻沒有」這個政治經濟領域的重大謎團有進一步的理解。作者深入比較亞洲十二個國家的經濟與政治發展路徑,解釋他們從這樣的視角如何看待這些國家的民主發展,包括日本、南韓、臺灣、中國、新加坡、泰國、香港、越南、柬埔寨、緬甸、印尼、馬來西亞。

8

書目資訊



商會與近代中國的社團網絡革命

作者:陳忠平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07/01

目次
館藏資訊

簡介

商會是近代中國最早得到法律承認、由商人精英組成和領導的新式社團。本書使用豐富歷史資料和新的網絡理論,對近代江浙地區200多個城鎮商會、它們與其他社團從鄉鎮到全國的聯繫及其在社會經濟和政治關係中帶來的革命性變化進行了廣泛深入研究。其中的網絡分析豐富了此前商會史中使用組織分析、階級分析或公共空間、公民社會等理論所取得的成果,也對其中西方理論提出了不同看法。這種理論與文獻結合的分析證明,江浙商會起源於商人精英在行會、善堂、半官方企業等組織中社會關係的制度化擴張及其與清末政府在內外衝擊下的互動,其發展促進了工商界內外從地方到全國的社會聯繫和整合,並影響了近代中國的改良、革命和民族主義運動及經濟現代化。

9

書目資訊




日本近代技術之路:傳統與近代的互動

作者: (日)中岡哲郎

譯者: 陳寶劍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1/01

目次
館藏資訊


簡介

從全球史的視角出發,對於起步晚於西歐的日本而言,工業化是原有的經濟和社會體制響應來自歐洲工業經濟的強烈力量而開始的發展。這樣的工業化是一種混血型結構,紮根于本國傳統經濟和社會,又與外來的歐洲工業經濟相互交融。因此,日本的工業化並不是對工業化的歪曲,而是後發工業化的獨特表現。19世紀中葉,以大炮和軍艦為先導的西歐工業經濟與鎖國的幕藩體制下成熟的手工業和傳統經濟相遇,日本社會逐漸呈現出兩個不同的派別。第一個派別以西歐工業化為目標,主張發展機械化大型工業;第二個派別以繼續發展日本傳統手工業為目標,給予歐洲工業經濟以強有力的反應。這兩個派別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有力地帶動了日本的後發工業化,推動了日本社會的發展。

10

書目資訊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近代中國農業化學事業中的國家權力(1900-1950

作者: 侯嘉星 

出版社:民國歷史文化學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12/11

目次
館藏資訊


簡介

本書以農業化學事業為主題,首先探討近代東亞世界如何接受新式農業知識,並建立教學研究體系,也注意到此間參與者與群體的變化,呈現知識轉譯的曲折。新知識新技術的引進,成為國家掌握資源的重要方式,1930年以後,蓬勃發展的農業化學事業,成為中日政府發展國營事業、建立推廣體系的重要項目,承擔了增產富國的使命。借助國營事業的個案研究,本書也跨越1945年、1949年等關鍵年代,以更為連續的視野,觀察20世紀上半東亞世界推動農業化學事業的經驗,及其所反映的現代國家建構複雜過程。

二、英文新書




1

書目資訊

The Worlds of Victor SassoonBombay, London, Shanghai, 1918–1941

作者:Rosemary Wakeman

出版社: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出版日期:2024/07/12

目次
館藏資訊

簡介

本書呈現孟買、倫敦與上海繁華且人潮洶湧的街道、市場、銀行與港口。20世紀初,這幾個城市位居全球商業化與前所未見的物資、人力、思想流通席捲全球的鋒頭上。透過描寫沙遜Victor Sassoon1881-1961)自1924年起掌握強大家族貿易與金融帝國後的人生,作者探索這些城市以及她們幫助改變的世界。她追索沙遜在三個城市之間的活動,他持續擴大家族的財富,並將個人資產轉變為席捲全球莫之能禦的巨大力量。本書以沙遜個人為切入點,不僅描繪出他的財富、世界主義與休閒,更包括益受資本主義驅使下的世界所產生的歧視、剝削與暴力。

2

書目資訊

 

Smoke and Ashes : Opium's Hidden Histories

作者:Amitav Ghosh

出版社: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出版日期:2024/02/13

目次
館藏資訊

簡介

本書既是一本遊記、回憶錄,也是一部歷史,作者借鑒了數十年的檔案研究,追溯鴉片貿易對英國、印度和中國以及整個世界產生的變革性影響。這項貿易由大英帝國出口印度鴉片,銷往中國並糾正其巨大的貿易不平衡,其收入對帝國的財政生存至關重要。然而,進一步追蹤利潤,作者發現鴉片是世界上一些最大的公司、美國最有權勢的家族和著名機構以及當代全球主義本身的起源。作者在書中巧妙地穿梭於園藝史、資本主義神話以及殖民主義的社會和文化影響之間,揭示了罌粟在創造我們這個如今在災難邊緣搖搖欲墜的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

3

書目資訊


Hong Kong as a global business and financial hub : navigating the turbulence and challenges

作者:Tai-lok Lui, Ingyu Oh and Chris Rowley

出版社:Routledge

出版日期:2024/04/16

目次
館藏資訊

簡介

本書探討了當前中美之間的對抗以及特別行政區內部的政治緊張局勢如何使香港成為北京與香港之間新出現的政治摩擦以及兩國之間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的前沿。與二戰後香港經濟國際化的情況不同,這場「新冷戰」對香港作為全球城市和國際金融商業中心的地位構成挑戰。 《國家安全法》的頒布以及北京在管理特區內政方面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引發了許多國家的強烈反應。香港必須承擔因當前爭議而對中國採取的措施的一些後果。中國的陰影也讓許多人對香港作為一個自由自由城市的前景感到驚訝。 COVID-19 的爆發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流動和人員流動的中斷使情況更加複雜。

4

書目資訊

The making of China's Post Office : sovereignty, modernization, and the connection of a nation

作者:Weipin Tsai

出版社: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出版日期:2024/02/20

館藏資訊(含目次)

簡介

本書追溯中國現代郵政系統的起源和早期發展。它以全面的視角,超越了制度史的界限,探討了抑制和推動郵政發展的政治策略、經濟必要性和社會壓力。儘管其主要推動者是中國海關總署督察羅伯特·哈特,但更廣泛的人物包括外國和本土工作人員、清朝官員、地方政府、商業利益集團和外國政府。作者廣泛利用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天津市檔案館和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檔案館的檔案,呈現中國創建郵局那漫長而充滿爭議的現代化道路。郵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該郵政服務的設計和開發,因為該服務從實驗性沿海運營擴展到中國內陸和邊境邊緣,這是第一個直接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的全國性現代化項目成果。郵政局的宏偉空間範圍對清政府和後來的民國政府的主權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

5

書目資訊

 


The China Firm American Elites and the Making of British Colonial Society

作者:Thomas M. Larkin

出版社: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日期:2024/03

目次

館藏資訊

 

簡介

美國人在19世紀不斷擴張的全球帝國中扮演了什麼角色?作者研究總部位於香港的Augustine Heard & Company,探討美國精英如何一方面塑造,又如何被英國殖民社會所塑造。本書揭示了十九世紀中國的美國精英如何適應殖民文化,幫助鞏固社會和種族等級,並利用英國帝國計劃為自己謀利,因為他們越來越投資於其政治事務和商業網絡。作者藉由分析Augustine Heard & Company的發展,試圖解開19世紀美國、中國和大英帝國間的糾葛。他利用來自香港、中國、波士頓和倫敦的大量檔案資料,將地方與全球緊密結合,追蹤美國人如何獲得進入殖民社會和成為橫跨全球的帝國的過程,並揭示了這些美國商人的跨國生活,以及與英國殖民主義的複雜互動方式。

6

書目資訊

 


Cornerstone of the Nation: The Defense Industry and the Building of Modern Korea under Park Chung Hee

作者:Peter Banseok Kwon

出版社: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日期:2024/03/19

館藏資訊(含目次)

簡介

本書揭示了朴正熙(1961-1979)建立獨立國防工業的秘密計畫如何激發商業、科學、勞工和公民的全面動員,所有這些都匯聚成軍民力量,推動了韓國前所未有的現代化模式。作者利用來韓國的大部分未解密材料、對新興國防工業同時代參與者進行口述採訪,以及美國解密文件等,將口述歷史和文獻證據編織在一起,詳細描述了軍事化如何塑造了軍事化進程。作者還指出,朴正熙領導下的韓國軍事發展可能是該國在二十世紀末崛起為經濟強國的最持久但最不為人所知的因素。透過對韓國史學、發展文獻、當代政治和軍事事務中一些最具爭議性議題的分析,本書追溯了韓國成為全球經濟力量的獨特路徑。

7

書目資訊

 


The pearl of the East :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colonial railways in the age of high imperialism in Southeast Asia

作者:Dídac Cubeiro Rodríguez

出版社:Palgrave Macmillan

出版日期:2024/01/03

目次
館藏資訊

簡介

本書分析了亞洲不同國家早期鐵路發展的經濟影響,將內陸地區與港口城市和全球聯繫網絡連接起來。這是在19世紀最後幾十年帝國主義崛起和亞洲勢力範圍重新分配的背景下看待的。書中考慮了全球市場背景下種植園經濟出口的成長和中國的重要性,以及大國之間為經濟滲透中華帝國而進行的鬥爭。其比較方法為全球經濟史做出了原創性貢獻。

8

書目資訊

 


China's greater bay area : agglomeration, external economies, governance and urbanization

作者:Jerry Patchell

出版社:Routledge

出版日期:2023/10/31

目次
館藏資訊

簡介

中國的大灣區(GBA——以前稱為珠江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特大城市之一,也是中國最重要的科技、經濟、社會和文化節點。作者將集結概念與大灣區的獨特特徵相結合,解釋了該地區的崛起、創新和韌性。他揭示了大灣區如何作為差異化和相互依存的系統運作,提供了了解大灣區和中國的窗口,同時也為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比較方法提供了基礎。

9

書目資訊


 

The barter economy of the Khmer Rouge labor camps

作者:Scott Pribble

出版社:Routledge

出版日期:2023/07/21

目次
館藏資訊

簡介

1975 年紅色高棉廢除貨幣和市場後,飢餓的柬埔寨人在全國各地的勞改營中進行地下交易,用奢侈品換取食品和其他必需品,同時破壞了該政權消除民主柬埔寨任何資本主義痕跡的意識形態目標。本書提出有關紅色高棉勞改營以物易物經濟的三個要點。首先,民主柬埔​​寨的地下交流為極權政權下絕望的人們提供了食物和藥品,拯救了無數柬埔寨人的生命。其次,以物易物是獲取食物最危險的方式,因為它取決於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的兩個或更多個人在暴力懲罰的威脅下的判斷力,從而改變了營地的社會動態。最後,儘管政權竭盡全力消除外國影響,並將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強加給數百萬公民,但市場資本主義的基本形式和對過剩奢侈品的需求在全國各地的勞改營中依然存在。

10

書目資訊

 


Technology in Southeast Asian history

作者:Suzanne Moon

出版社: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日期:2023/07/25

目次
館藏資訊

簡介

本書探討了科技在其悠久歷史中與東南亞政治、社會生活、經濟和文化的深刻糾葛。作者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框架來理解技術在該地區的地位及其在現代技術世界的出現中的關鍵作用。同時,作者也綜合了歷史、考古學和人類學領域的學術成果,審視並連結了從史前到現代的技術故事。


三、日文書目

1

書目資訊



大平正芳の中国・東アジア外交 : 経済から環太平洋連帯構想まで

作者:川島真, 井上正也編著

出版社:PHPエディターズ・グループ 

出版日期:2024/03

目次
館藏資訊

簡介

本書包含由13位嶄露頭角的研究人員撰寫的六個主題:「概述」、「經濟外交」、「地區主義」、「亞洲外交」、「對華外交」、「對蘇外交」和「對華經濟外交」,包括以「外交文件」為基礎分析大平外交政策的案例研究,以及有關大平外交的對象中國和臺灣的觀點的論文,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論文集。

2

書目資訊



近代日本経済の自画像:「西洋」がモデルであった時代

作者:大島真理夫

出版社:思文閣 

出版日期:2024/02

目次
館藏資訊

 

對日本來說,從明治時代到21世紀,西方一直是確認自身立場的比較軸心或分析模式。然而,放眼當今世界,那些日子似乎已經結束了。本書試圖透過思考過去150年來日本作為一個以西方為榜樣的時代的自我認知的變化,來探索可以看到的東西,並旨在為所需要的新的自畫像奠定基礎。作者在開頭就指出,21世紀10年代,「以西方為榜樣的時代」結束了。如果我們失去了150多年來作為我們基準的模式,我們將處於明治維新以來的十字路口。本書介紹了那個時代意見領袖的話語。這些在時代的束縛下試圖開闢未來的人們的話語,應該成為我們思考未來的食糧。

3

書目資訊



冷戦期東アジアの経済発展 : 中国と台湾

作者:田島俊雄, 加島潤, 湊照宏編著

出版社:晃洋書房

出版日期:2024/03

目次
館藏資訊

簡介

中國和灣工業發展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冷戰時期——東亞是少數透過現代工業化實現經濟發展的非西方地區之一。本書檢視了冷戰時期日本經濟快速成長和形成其基礎的中國和灣工業化的歷史進程,並著重於經濟制度和發展策略的差異

4

書目資訊



「大衆魚」の誕生 : 戦間期における水産物産業の形成と展開作者:植田展大

出版社:東京大学出版会

出版日期:2024/02

目次
館藏資訊

簡介

沙丁魚、竹莢魚、秋刀魚等捕撈量高且價格低廉的熱門魚類出現在消費者生活中的機制為何?我們將從經濟史的角度來解釋這一發展的根源在於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大城市中新中產階級的出現以及北海道等海鮮產區的形成。

5

書目資訊



近代日本牛肉食史 : 生産・供給・消費
作者:野間万里子

出版社:吉川弘文館

出版日期:2024/03

目次
館藏資訊

簡介

隨著近代以來對歐美文化的接受,日本的牛肉食用量也有所擴大。政府的主導和「開化」形象的流行一直是人們討論這一現象的主要軸心。本文將從多元的角度,如以農耕牛隻為中心的既有生產體系、前近代的肉食文化、以戰爭為轉折點的需求變化等,對日本帝國的背景進行探討。從生產和供應的相互關聯這一創新視角出發,解釋日本近代牛肉生產、供給到消費的發展過程。

6

書目資訊



盗用から模造へ1880-1931 : 中日英米商標権侵害紛争史

作者:本野英一

出版社:早稲田大学出版部

出版日期:2023/12

目次
館藏資訊

簡介

本書指出現今媒體頭條的中國商標侵權事件,根源於日本明治維新。中國企業侵犯外國產品商標是當前世界常見的問題,其採用的方式結合了明治時期日本公司針對西方公司生產的產品所使用的方法和日本政府對該法律的解釋,從而使其合法化。

7

書目資訊



東アジアの近代と企業家 : ダイナミックな経済発展のキーパーソン

編者:金明洙, 于臣合編著

出版社:明誠書林

出版日期:2023/08

目次
館藏資訊

簡介

19世紀20世紀、非西方社會本書主要關注來自日本、中國和韓國的企業家,他們在美國取得了驚人的經濟發展,並對國際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第一部分研究日本、中國、韓國這三個東亞國家之間發生的「談判」,第二部分透過個體企業家的案例研究進行管理管理對這三個東亞國家的活動、管理理念和創業精神進行了審查,第三部分包括對日本和英國以及日本和美國之間的創業精神的比較分析。本書透過採用比較研究方法的聯合研究,加深了對企業家作為經濟成長關鍵參與者的認識,這與在東亞三個國家的企業家研究框架內以分散的方式進行的研究不同。

8

書目資訊



香港日本人商工会議所の研究(1945~2019) : 自由経済から一国二制度への対応

作者:川辺純子

出版社:文眞堂

出版日期:2023/07

目次
館藏資訊

簡介

香港在從自由經濟體系向一國兩種制度轉型方面有著獨特的經驗。在香港的日本企業為何以及如何因應香港地位的變化?這是透過香港日本商會50年來的組織和活動,對經濟組織在補充個體企業市場交易以及政府經濟和產業政策方面的作用進行的獨特分析,運用材料豐富。

9

書目資訊



中央気象台 : 帝国日本の気象観測ネットワ-クの展開と終焉作者:山本晴彦

出版社:農林統計出版

出版日期:2023/04/15

目次
館藏資訊

簡介

日本氣象廳的前身中央氣象臺,在戰時及戰後,投入人力(工程師)、資金(設施建設費)、物資(觀測設備等)在海外設立氣象觀測機構,並擁有持續運作了50 多年,進行了多年的氣象觀測。它鳥瞰了當時作為氣象觀測中心的中央氣象臺的建立、海外擴張以及戰爭的結束。

10

書目資訊



ドイツ資本主義と東アジア1914-1945

作者:工藤章

出版社:桜井書店

出版日期:2023/05

目次
館藏資訊

簡介

德國即使在戰爭期間也保持著其在東亞的「經濟主導地位」。本書具體而全面地追蹤一戰至二戰期間日德、德中經濟關係的軌跡,重點關注貿易戰略和企業行為,同時也關注政治和軍事方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