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疆史料文庫:1505冊明清至民國時期中國邊疆主題書刊全文資料庫

 

邊疆歷史地理資料庫──邊疆史料文庫」為本館新訂資料庫,其中收錄1505冊明清至民國時期出版與中國邊疆歷史地理、族群關係、經濟生產乃至邊政外交等相關的漢文史料,包含古籍、叢書、檔案、書信、遊記、詩詞歌謠及期刊等,是考察中國四裔與近代邊疆課題的基礎參考材料。


邊疆歷史地理資料庫──邊疆史料文庫簡介

連線網址:https://bianjiang.ancientbooks.cn/subIndexborder.jspx

連線方法:以Proxy+Firefox連線。Proxy設定方式請參本院資訊處網頁

使用限制:限院內2人同時使用,閱覽書頁需登入帳號密碼(建議以email註冊),使用完畢後請記得登出

收錄類型:邊疆相關史籍圖書、刊物及檔案等出版品。

收錄數量:1505冊。

收錄年代:明清至民國。

適用領域:邊疆研究。

 

如何查用「邊疆歷史地理資料庫──邊疆史料文庫」?

 一、註冊登入帳號密碼

查閱書頁內文前,請先註冊帳號密碼,方能登入瀏覽,並使用個人化功能。使用者若已有帳號,可直接在資料庫畫面右上方點選「登錄」;未持有帳密者則點選「註冊」。


請注意:建議使用EMAIL註冊

首先填入可收信的EMAIL,再點選發送驗證碼,即可至信箱收取驗證碼。請於收到驗證信30分鐘內輸入驗證碼,並設定密碼資訊,勾選接受用戶協議,最後點擊「註冊」,完成帳號註冊手續。

註冊成功後,就可以至登入畫面,使用EMAIL、密碼登入閱覽內文,並使用個人化功能囉!


請注意:由於院內限定2人同時上線,故使用完畢後,請務必退出



二、依據研究之地域範圍、年代瀏覽書目

 

如果是研究特定族群、邊域,或者聚焦某一時代的學者,建議可以先選擇左側的地區及時間分段的分類欄位,將瀏覽資料限縮至所需的範圍。

例如,若想知道資料庫中收錄哪民國時期新疆地區的文獻,可先在左側分別選擇「西北地區文獻」及「民國」,右側的報刊及文獻就會限縮為民國西北相關的文獻。點擊右上角的「+更多」,即可查閱其中收錄的所有書目。


     點選欲閱覽的文獻,會先進入該書的資訊頁面,提供出版者、出版時間及書目簡介。如果選擇期刊類,則可在頁面下方選擇欲瀏覽的出版年份及卷期。

例如,進入國民政府1934年在南京創刊的《邊事研究》,右上為書目資訊及簡介,左下可選擇出版時間,最後就可點選需閱覽的卷期。接著就能看到該書刊的詳細目錄,目錄旁的檢索欄位,則可提供書內全文檢索。


 

三、研究主題明確請選用檢索功能

    本庫建置作者、書目及全文檢索,還設有純文字下載功能,對於研究目標明確者,無疑是非常便利的史料搜集工具。

 

例如,若想了解晚清至民國政府如何將邊疆各部的治理,從傳統天下觀轉變成符合現代民族國家「主權」概念下的統治,[1]可在檢索欄中輸入「主權」,便能查得庫中所有討論邊疆地區主權的文本。


如欲進一步聚焦探討晚清民國逐步被英、俄、日侵擾或瓜分的西藏、新疆和滿州地區,中國政府如何主張對這些邊疆區域的主權,則可利用高級檢索,及布林邏輯,同時查找有關「主權」與「西藏」或「新疆」或「滿州」的文本。



 

上述檢索結果中,包含1931年陳興祺主編的《西藏交涉紀要》,書中梳理了英人侵藏的源起。

 

楊纘緒、汪日昌於1933年合編之《新疆風暴七十年》也出現在檢索結果中,書首序文便探討了新疆的疆界範圍、追溯該地在中國歷代各政權統治的情況,並述及當時蘇俄對新疆主權的威脅。[2]

 

此外,亦有王奉瑞撰著之《東北之交通》一書,其中批判了日本在清末在東北取得的鐵路修築權、煤炭開採權等情事,是如何侵害中國的主權。

 

必須留意的是,這些都是以漢文寫成的材料,反映的亦為以漢人為主的官僚或知識份子所持的觀點。如欲進一步開展研究,勢必須一併參考邊疆地的非漢民族的留下的聲音,[3]甚至是被控為侵害主權的列強主張,三者之間權力關係又如何在邊疆區域競合。

 

四、文字下載及其他頁面功能

 

本庫資料下載採用複製文字檔的形式,但因資料庫設有防盜取機制,無法以過去習慣的右鍵複製,或直接Ctrl+C的方式進行,否則貼上時皆會輸出為亂碼文字。

正確下載方法是選取需要的文字段落後,於文字下方出現的功能列中,選取「複製」或「引用」(選擇「引用」會多一列書目資料),就會出現可供複製的正體文字方框。此時再以Ctrl+C複製文字即可。



    其他特殊的個人化功能還包含:

A. 遇生僻字時,可點選「聯機詞典」,即時查詢字辭典。

B. 線上製作個人筆記,儲存後可隨時於平台首頁「個人中心」查詢。

C. 選取個別字詞或段落,進行全庫檢索,可用於查詢同個概念出現在哪些文本,或各文本間的互引關係。

D. 常用或待閱書目可加入收藏,於平台首頁「個人中心」分類查閱。






[1] 關於近代中國的統治者如何將邊疆納入國家政治統治與結構中,可參考本所研究員黃克武主編,《隱藏的人群:近代中國的族群與邊疆》(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21)。吳淑鳳、薛月順、張世瑛編,《近代國家的型態: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13)。

[2] 有關中外學界對新疆近現代史的研究回顧,可參考本所研究員吳啟訥,〈新疆現代史研究述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67(臺北,2010),頁149-184

[3] 邊疆民族對民國政府的態度和回應,可參考吳啟訥,〈革命邊緣的悸動──蒙、藏等邊疆民族在民國肇建前後的抉擇〉,收入吳淑鳳、薛月順、張世瑛編,《近代國家的型態: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頁177-204。另外,有關東北地區的清遺民對日本扶植的滿州國與民國政府之間的選擇,可參考本所副研究員林志宏,〈王道樂土——清遺民的情感抵制和參與「滿洲國」〉,《新史學》183(臺北,2013),頁45-10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