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斷交前夕的蔣經國(蔣經國總統資料庫)

 



本文將介紹國史館與台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合作建置之線上資料庫:蔣經國總統資料庫


URL
https://presidentialcck.drnh.gov.tw/index.php?act=Archive/index

資料涵蓋年代:1887-2016

適用領域:近現代中國政治史、戰後台灣史、中美關係史等

資源介紹:

蔣經國總統資料庫是國史館為因應「開放政府」與資料數位化需求而建置,於20221月起免費公開,提供各界查詢使用。該庫收錄內容包含國史館及國發會檔案管理局等政府機關典藏檔案、蔣經國先生全集、蔣經國大事長編初稿、贛南與淞滬劄記、蔣經國手札、蔣經國日記(1977-1979)以及總統相關人物訪談摘鈔等豐富史料文獻。此外還有多篇國內外學者撰述的二手研究,未來網站也將持續新增資料。讀者可透過上述數位化資源,以多元視角探討蔣經國的生涯發展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

 

   距今45年前,19781216日深夜,一陣倉促的腳步將打破了七海官邸的寧靜,總統蔣經國從沉睡中驚醒,原來是美國大使發來緊急求見,很快地,他捎來了一個將使舉國震驚的消息。
  
接著就是眾人皆知的歷史:197911日,美國正式與中華民國斷交,同時與中共建交,這是蔣經國就任總統以來面臨最沉重的外交打擊。

    在國史館建置的「蔣經國總統資料庫」中,可查得許多與中美斷交相關的公開檔案文件、影音資料以及出版品等諸多類型的材料,尤其在蔣經國1977-1979年的日記裡,更可觀察小蔣總統在斷交前後的心路歷程。

 


首先,進入蔣經國總統資料庫首頁,可直接點選「資料檢索」,進入檢索畫面後,先選擇查詢的欄位選項,再於檢索列上輸入欲查詢的關鍵詞,點選查詢,即可獲得資料庫中所有相關的結果。

 *「一般查詢」和「進階查詢」的差別,只在於能否同時檢索多個關鍵詞,其餘皆同。


    在檢索結果中,可以在畫面右半部首先看到相關資料分布的年代,即可迅速鎖定某一課題或政務發生在何時,或在哪一時期最常被討論。以「斷交」為關鍵字檢索的結果來看,確實可以發現1970-1980年代出現的資料最多,當時也是台灣在外交場域上連續遭受挫折的時期。



    在左側的篩選欄位,我們可以進一步選擇所需的資料類型、年代、資料集、關鍵詞、相關人名、地名或單位,來限縮檢索結果,即可更接近研究者的使用需求。



    例如,我們將檢索出的所有結果,進一步篩選,將資料類型限定在「日記」類,即可查看1977-1979年期間,蔣經國日記中寫到關於「斷交」的紀錄。


💡小提醒:資料庫中並未附上日記紙本原件影像,而是提供數位化的文字檔,可進行全文檢索。


 從日記中我們可以發現,早在正式斷交前,小蔣總統1977530日便已在日記中寫下:

 

    美國對我之政策益趨明朗,即棄我而就匪,並且已經多方面向我說服接受其與我斷交之決定,並以『軍援』作保證,這是在『騙小孩子』,而美國則在自投羅網,可悲。[1]

 

顯然在此時,他對於中美三角關係將有巨大的變動已有所預感,且字句中亦表露出對美方親共態度的不滿和鄙夷。誠然,1970年代,從美國總統尼克森開啟的聯中制蘇政策,到一連串美國政府要員訪中、親中的外交活動,如火如荼地展開,這些舉措,在海峽另一端的蔣氏父子不可能視若無睹。同時,中華民國自1971年退出聯合國起,在外交場域上屢屢受挫,友邦紛紛與我國斷交,加之美國與中共逐漸建立親善關係,蔣氏的憂患意識自然與日俱增。然而兩岸堅持的一個中國,對美國而言,始終是一個繞不過的難題,在外交關係上終也得做出決定。19777月,蔣經國似乎又得到可靠情報,於是如此寫道:

 

    據情報美國已決定與匪建交,與我斷交,且對我斷交將採取徹底的、完全的毫不保留的方式,亦是所有方式中最惡毒的一種,這將帶給我們無限的困難。[2]

 

足見在正式斷交一年多前,蔣經國對這最嚴峻的情況早已做了心理準備。

 

    倘若不使用檢索功能,在資料庫也可以直接選用「分類瀏覽」,進而點選需閱覽的時間範圍、收錄資料出處、資料類型等,即可按時序瀏覽該類資料內容。

   對研究者而言,應用日記這類史料時,通常希望能逐日翻閱,如此才能更了解記主完整的心路歷程,而不會因使用關鍵詞檢索出來的局部結果而錯過諸多細節。[3]我們回到斷交前夕的1978年,在此逐日閱讀蔣經國日記,就能看到即便他未使用「斷交」一詞,依然可以看到他寫到對美中關係走向的觀察和掌握,以及對今後中華民國發展的考慮。例如,在19781118日到19日間的日記中,他寫下:

    批閱美國政府準備和共匪正式談判所謂關係正常化之綱領密件,其真實性似可信。美帝在此一文件中充分表現出了無能無恥,有意向共匪作無條件投降,吾人對於可能發生的各種不同變化,擬定應付的辦法,近來將以處理對美關係,以及發展國防科學,作為工作之重心。[4]

    這個時候,蔣經國一方面仍然對美國與中共的友好關係惱怒,同時似乎也已開始著手為美國外交走向研擬應對辦法。

 

19781230日,蔣經國在日記中記錄了他在1216日凌晨被美國駐華大使安克志(Leonard S. Unger1917-2010)的緊急求見驚起一事:

 

    美大使於十六日清晨二時謂有極緊急事要求來見,果不出所料,通知美國將於六十八年一月一日承認共匪,同時與我斷交,當即以嚴肅之態度,向其提出最嚴重之抗議,內心憤恨痛苦,事已至此,身負重責,只好以理性處理此一大變。當即約見黨政軍負責人員商談,十六日宣佈非常法三條,並停止進行中之選舉,以先安人心。十八日召開中央全會,討論中美關係有關問題,為期一天,大家悲憤,但意見一致。由於群眾之行動,增加了不少情緒之不安寧,幸財政金融和經濟情況無變動,乃示民心之安也。廿七日美國政府代表團於夜間抵台北時,受到示威群眾之嚴重干擾,乃是極為不利之意外事件,使我預佈的一盤有利的棋,變為不利。群眾難以控制,深以為憾,代表團見了二次,開了二次會議,沒有協議,亦未破裂,代表團於廿九日下午返美[5]

 

    從「果不出所料」一語,可知安克志親自捎來的斷交消息並不令蔣經國意外。他雖向美方提出抗議,卻也知道大勢已去,當務之急便是與黨政軍要員招開會議,商討未來中美關係上的國策方向。而當時台灣民眾對斷交新聞表現出的激憤與不安情緒,亦可在日記窺見一二。不僅如此,我們也可以在資料庫查閱到當時留下有關斷交的官方檔案文件,大多可直接在線上閱覽原件掃描檔,並按照規定格式引用之,不需再親自到各典藏單位調閱。


引用資訊:〈外交—外交事務散件資料(一)〉,《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5-010205-00184-053

 

   除了蔣經國在總統任內(1978-1988)的資料以外,在該庫中,還收錄了部分蔣氏父子於1949年以前在中國及莫斯科的相關事蹟檔案、照片以及傳記、回憶錄等出版品,包含蔣經國在贛南與上海時留下的札記,皆以數位化為文字檔。[6]此外,在「事件與專題」中,還根據各類主題,分別邀請了相關領域學者撰寫專文,公開提供各界學人參考。

蔣經國贛南與淞滬札記數位化文字檔


事件與專題中典藏多位學者的相關主題論文。

 

    更特別的是,在「事件與專題」項下的「主題地圖」裡,特別將蔣經國從1949年來台至1975年期間到外島視察的活動軌跡,與地理資訊系統結合,建置成「蔣經國的外島巡視(1950年代-1970年代)」地圖。研究者可根據時間軸,點選不同地點,點選後畫面上就會出現蔣經國視察此地的基本資訊,如欲進一步了解該地事蹟,則可再將資訊格中的關鍵詞,輸入資料庫搜尋欄進行檢索,即可配合查看庫中典藏的相關檔案。

「蔣經國的外島巡視(1950年代-1970年代)」主題地圖

 

    如此豐富的史料與功能,欲從事戰後臺灣史、中美外交史等相關領域研究的學人,千萬不要錯過了!


📣號外加碼📣配合本期資源介紹,本館亦推出圖書館數位典藏網線上主題展蔣經國其人其事,歡迎各位入內參觀瀏覽!




[1] 蔣經國日記摘抄〉,19770530日,《蔣經國總統資料庫》,(日記實體現暫存於胡佛檔案館)。

[2] 〈蔣經國日記摘抄〉,19770724日,《蔣經國總統資料庫》,(日記實體現暫存於胡佛檔案館)。

[3] 林孝庭曾以二蔣日記為材料寫過數篇文章,他認為「日記的記載有著極為強烈的個人主觀性質,故無法與客觀的具體事實全然劃上等號,然而透過日記內容的呈現,吾人仍可試著掌握當事人對於許多重要議題的內心想法。」詳見林孝廷,〈蔣經國的一九六四:日記中的國事與家事〉,國史館蔣經國總統資料庫2021年12月,頁1。

[4] 〈蔣經國日記摘抄〉,1978年11月17日,《蔣經國總統資料庫》,(日記實體現暫存於胡佛檔案館)。

[5] 〈蔣經國日記摘抄〉,19781230日,《蔣經國總統資料庫》,(日記實體現暫存於胡佛檔案館)。

[6] 有關蔣經國在俄留學期間留下的俄文檔案,請參考本所研究員余敏玲,〈俄國檔案中的留蘇學生蔣經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9期(1998),頁103-130

留言